收益 = 本金 x 投報率
前言
《有錢人換你做》是一本非常基礎入門的書,而且篇幅不多,容易閱讀,比較適合初學者。關於投資與財富的觀念,我們在多數這類的書籍當中都看得到,而且幾乎都是前面的篇章開頭就講了,所以可以跳過也沒問題。本書絕大部分的篇章都放在第二章的「管好四筆錢」,如果你對基礎知識、投資認知已經有所了解的話,可以跳過其他部分,直接看第二章就好。
人的一生就是伴隨著風險
投資有風險,不投資也有風險。
投資就是用現在的購買力去保持或者增加未來的購買力,也就是讓財富保值或者增值。現在大概所有人都有通貨膨脹的概念,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錢愈變愈薄」,只把錢存在銀行裡看似安全,其實已經逐年在喪失自己的購買力。
然而,投資之前你要先了解自己投資這筆錢的目的是什麼,只要打平通膨和想要獲得更高的收益是完全不一樣的作法,各自承擔的風險也不一樣。還有資金不是全部身家壓進去,要學會根據自身狀況進行資產配置,這部分也是本書的重點,稍後會再談。
關於投資的收益來源,在書中只簡略地分成股權類收益和債權類收益;前者是股東,等於是公司的所有人;後者是債權人,就是借錢給公司的人。兩者相比較,前者風險較大,但是獲利也有可能倍數放大;後者則是借出去的錢加上利息,風險也比較低。
另外,在投資市場裡常聽到一句行銷話術:「富貴險中求,高風險帶來高收益」,這句話其實是顛倒講了,真相其實是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但是高風險未必能獲得高收益,這一點務必要謹記在心,那些拿著輕鬆就能賺取高額報酬的方案你要再仔細想想。
不管你選擇投資什麼東西都伴隨著風險,做這個選擇的同時就要有承擔不選擇另一項的風險,這就是經濟學所說的「機會成本」。金融商品有一個「不可能三角」理論,也就是一項金融商品可以從收益性、安全性、流動性來評估,而這三者無法同時滿足,也就是說,一個金融商品不可能同時具有「高收益、低風險、高靈活」。
想要減少風險的其中一個原則就是「不要借錢投資」。只要不是從自己身上拿出來的錢都是借的,融資、借貸、質押等金融槓桿就是在借錢,借錢投資可以放大收益,但是同時也會放大虧損,甚至讓我們背上負債。
投資 vs. 投機
無論投資或投機,都是想用現在的錢賺取未來的購買力,讓資產增值,而兩者的差異根據書中的說法:「投機賺的是市場先生情緒變化的錢,而投資賺的是經濟發展和企業增長的錢」。也就是說,投機者會去預測市場的變化,通常是短期的;而投資是去衡量一間公司的價值與合理的價格之後才會出手,並且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持有。
書中提到現下比較主流的交易方式有趨勢交易、量化交易和價值交易,從作者在書中的敘述可以看出,前兩者都歸類於投機交易,而價值交易者最被我們熟知就是股神華倫.巴菲特,從字面上我們不難看出,價值交易就是基於「價值」進行交易,交易者看重的是這間公司有投資的價值,而且價格合理甚至便宜,所以買進,然後等待它成長。
價值 vs. 價格
價值投資的基本觀念就是要理解價值與價格之間的關係。以低於價值的價格買入,再用高於價值的價格賣出,確保在均值回歸的過程中獲利。
如我們所知,股價在短期內一定會有波動,例如受到市場投資人情緒或者政策的影響;但只要內在價值沒有出現大幅的變化,那麼跌價反而是買進的好時機。所以對於價值投資人來說,波動是投資的好夥伴,否則它的價格一路飆漲的話,哪來的機會買進便宜股票呢。
時間可以帶來複利,也可以平均風險
複利的公式是這樣的:收益 = 本金 x(1 + 報酬率)時間。
從公式可以看出,我們的投資收益只要加入時間的因素就可以讓這筆投資指數成長,而且時間愈長收益愈多,而這就是複利的威力。
同時,時間也可以讓一些短期內的小事件微不足道。如果你將大盤指數拉到十年以上的區間來看可以發現,短期內指數漲漲跌跌很正常,當你投資的區間愈短就愈容易受到一些事件的影響,例如川普一句話可能就讓你的投資虧損三成。
這一段想表達的是,價值投資並不如字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光是在十年以上的歲月裡,不斷發生的短期事件所造成的波動都會讓你的投資部位劇烈震盪,那個時候你能不被市場的恐慌情緒影響而跟著恐慌嗎?這很難說。
但只要你將時間拉得夠長,會發現指數其實是長期往上的(當然每個國家的經濟狀況仍有不同,投資哪個市場也是風險的一部分),不過這些都是往回看,事後論才會發現,當下陷入那些恐慌情緒是很難察覺的。
所以說,投資的時間愈短就愈需要關注這段期間內的事件,而時間可以幫我們攤平這些風險。
不管世界怎麼變化,錢還是要賺
讓我們回到複利公式:收益 = 本金 x(1 + 報酬率)時間。
前一段在講時間,現在要講的是本金,但我猜更多人關注的是「報酬率」這三個字。我認為這是一個迷思,因為我們被市場上充斥的報酬率多少百分比所影響,報酬率多少?很高!多高?超高!
但是你再仔細想想,報酬率給你超不可思議的 500% 好不好,但是你的投資本金只有一百美元,這樣會讓你財富自由嗎?但如果你的本金有十萬美元,然後每年都給你固定 5% 的報酬率的話,這樣的目標會不會比 500% 更容易達成?
上述的公式我認為唯一可以由我們控制的就只有本金,初期要投入多少資金?要定期定額嗎?定額多少錢?要將利息繼續投入讓它利滾利繼續增長嗎?這些決策會直接影響你的本金部位成長的程度。
時間也可以部分控制,但這還關係到價值投資者所謂的「當初投資的價值是否還存在」這類的問題來決定是否賣出,而價值是否發生變化則不是自己能夠掌控的。
年輕時,靠著自己的勞動力、腦力、專業等「人力價值」來賺取資金,但是這種方式的缺點是一旦停止(也就是不工作了),你就喪失資金來源;所以除了靠「人力價值」來賺取財富,還要逐步增加「資本價值」,讓你的財富增長獲得雙引擎驅動。
初期,資本價值增長的幅度並不大,因此很容易被人輕忽,但是隨著本金部位擴大,即使報酬率維持不變,仍有驚人的效果。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巴菲特也曾說過:「只要有充足的雪量和夠長的坡道,雪球會越滾越大」。雪量是你的本金,坡道就是投資的時間。
認清你的風險偏好和投資目的
書中提到,進行任何一項投資之前,你都要對自己有清楚的認知,包括財務狀況、風險偏好、投資目的。
財務狀況:每年的收入和支出情形、多少負債、計畫需要購置的物品…等。
風險偏好:任何投資都有風險,你願意為了較高的收益承擔較高的風險嗎?
投資目標:希望有更高的收益,還是想要穩穩地保本。
當你對自己的狀況和目標有所了解之後就可以選擇你的投資標的物,股票、債券、投資型保單、房地產還是黃金這類的商品。投資最好的方式就是依據自己真實的需求進行選擇,然後適度適時地檢視投資情況是否發生變化而需要調整,這樣子才不至於被這些投資搞得心煩意亂,吃不下也睡不著。
而要完成以上所講的事情,就是需要管控風險,也就是接下來要談的「資產配置」。
人生的四筆錢
如上面不斷談到的,人的一生中就是伴隨著風險,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資金都押在某一種標的物上面,所以必須要依照用途來分配我們的資金。書中依照時間長度來分配資金,以及第四筆的人身保險。
1. 活錢:準備一筆可以支應家庭 3 ~ 6 個月的生活準備金
形式可以使用現金、活存、貨幣市場基金等來做準備。這筆錢最重要的是「安全性」和「靈活度」,可以讓我們隨時調用,以備不時之需。
雖然剛才一直在說即使把錢放在銀行也會有被通膨吃掉的風險,但這筆錢卻是必須也最重要的,我們是為了應對更臨時、更緊急的生活風險才準備這筆錢。還記得上面提到的「機會成本」嗎?我們選擇這個選項時就要有承擔不選擇另一個選項的風險,對我們來說臨時甚至緊急的狀況會帶給我們無法預期的衝擊。
這個層面的衝擊有可能導致我們必須全盤調整資產配置,原本要讓它持續增長的長期投資可能要被迫中斷,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說過:「複利的第一個原則就是,沒有必要的話不要中斷它」。
所以說這筆錢除了是為了生活臨時發生的狀況所準備之外,也是為了抵銷「中斷長期投資的風險」而準備。
2. 穩健理財的錢:6個月到3年間短暫用不到的閒錢
有一筆錢你目前暫時用不到,但又不想放在長期資產鎖太久,又或者這筆錢你是存來幾年後要當作買房或買車的頭期款,或者進修的學費,這類的資金都可以當作穩健理財的錢。
也因為我們只是「暫時」不用,但是它在可預期的未來當中是有明確用途的,所以我們不能冒太多風險,如字面上所說,「穩健」才是這筆投資的重點。相較於第一筆活錢,這筆穩健投資的風險稍高,但仍屬安全的範圍,以標的物來舉例的話就是債券。債券的波動性不如活期存款那麼平坦,但也不像股票那麼高。債券就是當債權人,借錢給公司、機關或者國家,我們就是在賺取這段期間的利息,等到期之後對方再連同本金還給我們。
記得穩健理財的錢最主要的目的是讓我們的資產「保值」,而不是實現大幅地「增值」,所以盡量尋找具備投資等級的 A 級以上的債券,不要投資那些垃圾債,因為債券也會發生違約的情事。如果直接購買債券比較麻煩,透過購買債券基金也是一種方式,但要選擇短期債券基金,不要買到長期才能贖回的。
3. 長期投資:3年以上
書中講的長期投資主要是以一般人都可以輕鬆入手的股票市場,包括投資股票的基金,門檻較高的房地產和投資廠房則不在本書討論範圍內。
我們前面有稍微提到,長期投資並不如字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期間必須面對市場大大小小的波動所造成的價值減損和投資人恐慌拋售,例如2000年網路泡沫、2008年信貸危機等影響全球範圍的經濟事件。
想做好長期投資這件事,首先就是心態要正確,書中建議我們應該以「買資產」的邏輯進行投資,當我們校準自己的心態之後,就會將眼光放在評估它的真正價值,並且關注投資的這段期間價值是否有發生變化。所以資產投資必須是「價值」導向,股票市場的價格高高低低本來就是正常的,巴菲特曾說過「波動對投資來說是一件好事」,如果一支股票都不回檔,你要怎麼上車?
再來是,上車之後如何不被輕易地甩下車?關注風險不僅只是短期投機者需要做的事,長期價值投資者也必須關注風險,剛才說的,沒有耐性等它回檔而是去追高買進就是一種風險,所以你會常在巴菲特這樣的價值投資者口中聽到「耐心」很重要。
還有就是這本書一直在講的資產配置就是分散風險的一種方式,不將所有的資金投注在某個標的物,有些人以為只要買不同產業的公司股票不就好了,這也算是分散風險;但如果遇到全面系統性的風險時,整個市場恐慌的情緒可是不管你是什麼股票,先跑先保命為贏,什麼產業的股票都是亂殺。如果你是借錢或者融資開槓桿的,撐得到市場反彈那一天嗎?如果你保持耐心握有資金等待,這時候進場買進便宜的股票,價格不是更優惠嗎?
在本章的一開始,作者就說:穩定的現金流、做好資金規畫、建立自己的投資邏輯、動態止盈,這四個工作務必要做好。
4. 保險保障
最後一筆錢是人身保險,當我們發生意外時,可以幫助我們降低損失的一種方式,尤其是當我們年輕,最有生產力的時期,如果發生什麼意外導致財損,或者生病受傷而失去收入,如果有保險,至少可以在某個程度上 cover 我們的損失。
這部分的保險包括壽險、意外險、健康險等,依照每個人和家庭的需求而有所不同。書中在這一部分用了不少篇幅詳細說明,對這方面有需求進一步了解的人可以閱讀看看。
結語
讓我們回到這本書的書名《有錢人換你做:管好4筆錢,財富滾雪球》。想要成為有錢人,我們就必須要聰明用錢,而不是傻傻地把錢握在手裡,管好人生的這四筆錢就是提醒我們,人生伴隨著風險,我們要因為不同的風險和人生規劃提前做準備。
聰明地配置各項資金的用途,並且關注風險,讓自己在市場中存活,讓時間為我們帶來豐厚的複利,這才是聰明的致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