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份君 BackupKun

備份人生記憶的閱讀模組日誌

0%

Rob Dix《金錢的價值》:時間是敵人,也可以成為朋友

金錢的價值封面

出版日期:2024/Jan./31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錢」

我想,沒有人會否定這件事: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錢」。也許你會說去公園散步是免費的,但是政府蓋公園和後續維護的經費就來自人民的納稅錢,甚至有可能是舉債而來的;舉凡我們會用到的設施或體系,柏油路、交通標誌、教育等,全部都是錢,無論你有沒有直接使用。

正因為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錢,我們理應對錢建立正確的觀念,更正確地說,是對我們身處的這個經濟體系。可惜的是,除非你上大學之後進入相關科系讀書,不然在學校不會教導我們這些事情;而我們一般人對金錢的認識大多都停留在很粗淺的層面:錢可以拿來買商品、買服務,錢變得越來越薄,以前一千塊可以花一整天還有找,現在走進量販店還不夠花;這類實質的消費行為我們通常比較有感,但是對於較大的層面,像是債務的本質、政府為何舉債、為何長期低利、通膨的概念,這些我們都只從報章媒體上看到,東一塊西一塊的也拼湊不出完整的知識。

本書的作者 Rob Dix 是英國著名的 Podcast 主持人,專業是金融經濟與房地產,除了主持 Podcast 之外,在報紙也撰寫過房地產投資的專欄。雖然談到金錢就不免需要聊到經濟學的理論,但是 Rob Dix 在《金錢的價值》這本書當中,他使用非常淺白易懂的方式,解釋這些在大眾眼裡很艱澀難懂的邏輯和概念,例如量化寬鬆(QE)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在媒體報導中聽過,但是沒幾個人明白他們在搞什麼,甚至也聽不懂他們講了一大堆到底在講什麼(我承認我看不懂)。

作者把讀者當作從來沒接觸過經濟與金錢的知識,從金錢的本質、歷史與現代金融體系的運作做了非常嚴謹的考證,輔以圖表讓讀者很直觀地看到金錢的發展,像是哪時候開始政府開始大量借款、金錢的價值什麼時候大量貶值,而那段時間(或那一年)發生了什麼歷史事件而影響事情的走向。清晰、明白又不鑽牛角尖而讓本書的主題失焦。

如作者在書中所說,讀完《金錢的價值》這本書之後,可以理解金錢和經濟的內容,甚至看得懂相關的新聞報導,更重要的是,讀者能學到現代金融運作的方式,從而做出正確的投資選擇。

錢的本質

錢有一個最重要的基礎,那就是使用的人們「 相信」它。為什麼我們可以拿美元、歐元、英鎊、日圓在世界各地進行交易?因為人們相信發行這個貨幣背後的政府不會倒,拿到其他地方一樣可以用(或者可以到當地銀行交換回本國貨幣),因為其他地方的人們也相信它。辛巴威的貨幣在當地可以拿來交易,但如果有人拿辛巴威的貨幣要跟你買東西,你會賣他嗎?大多數的人可能不會,因為人們不相信這個貨幣有價值,或者換不回我本國的貨幣。

所以,除非人們「相信」這個貨幣有價值才可以拿來交易,否則的話,連黃金都只是一個閃閃發亮的東西而已。

所以錢可以說是一個「媒介」或者「中間人」的角色,我們拿它來交換想要的商品和服務,既然要拿來交換,那麼它就有一個對商品和服務「定價」的功能,也就是「紀錄價值」,一公斤的美國牛值 30 美元,一罐印度進口的大吉嶺茶葉值 200 新台幣。再來就是錢有儲藏的價值,所以我們會儲蓄,當然,現代的金融體系讓錢貶值而導致錢失去了儲藏的功能。

現代的金融世界

現代社會是怎麼「製造」金錢在書中有詳述,我就不多說,大致上可以這麼說,我們現在所處的經濟是由「債務」建構的。

債務就是經由借貸產生,會借錢的不只一般人民和企業,還包括政府。政府要借錢就是藉由發債,讓各界私人、法人機構、基金甚至是不同的政府來購買,而其中最有名的公債就是美國聯邦政府發行的債券,我們俗稱美債。

借錢就需要還錢還要繳利息,所以借款利率太高對債務人來說負擔會太大,所以借款人都希望利率低一點,制定利率的人是誰?政府。利率低一點,政府發行的債券可以少還一點錢,同樣的,無論是人民貸款買房子、創業,還是企業借錢擴充人力廠房設備,只要是借錢的人都可以享受到低利的優勢(當然,你還是要還得起錢啦!)

相對於讓物價變得更便宜、世界各國其實更傾向讓物價上漲,政府都有讓物價通膨的目標,差不多每年 2%,適度的通膨可以讓各種經濟活動更熱絡,GDP 可以成長(大家都愛看數據),原理為何在書中也有說明。通膨會帶來什麼影響大家也早已體會到:物價上漲、貨幣貶值。

通膨對借貸人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既有的負債相對來說會變得比較便宜。今天借來的一千萬在二十年後的實質價值大概只有六百多萬(假設每年通膨係數 2%)。所以美國政府今天發行 20 年的公債,到期要還的錢實際上是比較少的。所以最近幾年貸款買房地產會這麼熱絡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看到這裡,我想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經濟活動全都歸納起來了,我們現在的金融世界就是:

低利率、通貨膨脹、貨幣貶值。

根據創造這個環境的緣由,作者也預估,這種經濟決策會持續下去。

我們只能接受,然後行動

低利率與通膨的環境對借錢的人有利,但是對於只懂得儲蓄或者沒有能力擴增資產的人來說則是在侵蝕他們現有的資產價值,因為擁有的東西(手上的現金)越來越不值錢,而有資產的人則會因為通貨膨脹讓手中的資產價格上漲,窮者越窮富者越富是因為當前的環境所造成的。

根據這樣的經濟環境,作者 Rob Dix 也提出了幾個投資的思路,當然要看個人的風險偏好、資金運用配置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總結來說,好好地利用低利的環境,在自己能力許可的範圍內進行借貸(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搞到信用破產是重點),將借來的錢拿來購買能夠長期帶來正向回報的資產。

購買或投資那些會跟著物價上漲而跟著增值的實質資產(real assets),例如房地產、黃金、石油、礦產等,還沒有能力購買實質資產的人,或者持有商品很不切實際(沒人會買幾個桶槽的石油回來倉庫放吧),可以購買投資這類商品的基金或 ETF 達到間接持有,並且盡可拉長持有的時間。

如果你沒能力持有實質資產,對風險太過保守又不想讓通膨侵蝕自己的資產,那麼就平庸地投資買了一籃子股票的 ETF 或基金吧!投資有風險,它可能在短期內或者某幾年讓你的帳面數字下滑,但是記得通膨的影響力嗎?通膨不只讓物價上漲,它同時也讓企業的價值增長,所以股價也會跟著上漲。單押幾支個股可能風險太高,但是投資一籃子股票的 ETF 或基金則可以讓風險分散,它的績效也大致隨著經濟成長。你不會有超額的報酬,但可以保有自己的資產價值。

作者不太建議人們投資固定收益類的商品,像是債券。如前面我們所提到,每年領利息有一筆固定的現金流,時間一到可以拿回本金看起來好像很不錯,但實際上你的資產可能隨著通膨而流逝,除非你的債券在市場的價格上漲,你把它賣出賺到資本利得。

時間是侵蝕金錢價值的敵人,你也可以讓它成為你的資產增值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