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書,將讀書的價值最大化
簡介
作者格格以前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過著與大部分人一樣上班下班的平凡生活,而對於過著這樣一成不變生活的他,也覺得不甘並逐漸地思考與探索,後來終於找到他的使命,並且自行創業。
這並不是關於一個平凡人物華麗轉身,熠熠發光的故事,作者只是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讀者,他曾經也那麼平凡,曾經一年讀的書也不多,但是不甘於每天做重複的工作,又有感於許多知名的人物,例如比爾蓋茲、巴菲特等人,非常忙碌仍堅持讀書,最後不僅自己透過閱讀改變自己的人生,同時也帶著讀書社團的同學一起成長。
本書《閱讀變現》主旨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分別就藏在書籍名稱當中:「閱讀」與「變現」,前者是輸入,後者是輸出,但以篇幅來說,作者更著重在輸出的部分。對於想要學習閱讀法,例如到底要怎麼做到封面的文案所說的「一天30分鐘的榨書法」,本書沒特別著墨,但是在關於閱讀的篇幅當中,所介紹的邏輯思考方法可以普遍運用在各個場合,無論是閱讀、思考,或者後半段的輸出表達…等。
學習是一個增加輸入,提升輸出的循環
作者曾經很少讀書,後來培養出興趣每年讀一百多本書,最後把這項興趣變成他的職業。起初,他憑著興趣愛好閱讀,然後創立社團並且無私的分享給別人,無論是書籍的知識或者閱讀的方法。
上述的過程是一個循環,閱讀(輸入)⭢ 分享(輸出)⭢ 閱讀(輸入)⭢ 分享(輸出)。
說書、演講、表達或者寫書評是輸出,讀書是輸入,在讀書提升輸入的水準後,輸出時自然言之有物,更有自信。
閱讀可以提升輸入的水準,而輸出則可以反向促進輸入;為了要輸出,例如寫書評、說書、拍影片、演講等目的,因此在輸入的階段會特別有意識地進行閱讀。作者從選書階段開始,建議了幾種選書的方法,例如尋找優秀作者的作品,他們又從著作當中,推薦了哪些書籍清單。
帶有目的閱讀
帶有目的,或者作者在書中說的「任務」,也就是分享給他人的心態進行閱讀是有好處的;從選書的階段就很清楚,你讀這本書的目的為何,想要解決什麼問題或者獲得什麼知識。
帶有目的,在閱讀的過程當中,你也會特別有意識地注意作者寫這本書的邏輯與脈絡是什麼、書中的重點在哪,你也許會使用作者分享的金字塔結構,或者其他邏輯思考方式進行閱讀,以及後續的筆記、統整,整個閱讀過程是有方法,而不是娛樂性質隨性閱讀的。
書中有位學員分享了一句話:
沒有需求的學習只是在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只是看起來在努力學習
因此,我認為以後在讀書時都懷抱著『讀完這本書之後我要向別人分享』的心情進行閱讀,會讓閱讀這本書的價值提升,並且更有效率。
而為了對外分享,我們會很謹慎且系統化地進行整理,例如作者建議的使用心智圖*(Mind Map)進行客觀邏輯線與主觀邏輯線的整理,在整理的過程當中,我們也是在複習書中的內容。
根據美國學者艾德格.戴爾(Edgar Dale)提出的「學習金字塔」理論,對別人分享/教導他人這本書的知識,知識的留存率最高,可達 90%。
*本書的重點不是整理心智圖,因此篇幅很短,有興趣的人可以另外找書籍或參考資料。
打造個人品牌
能夠在線下,也就是實際生活場景當中,面對面直接向他人分享讀書的心得甚至是上台演講,固然是好事,但現實生活中也許有些人有顧慮或不容易做到這樣的事情,那麼可以嘗試活用 Facebook、YouTube、instagram、部落格等社群平台 po 文或者發布短影片開始,作為你個人分享的第一步。
現在是個人品牌崛起的時代,作者在書中所說『每一個不普通的人,都是從普通人起步的』;因此,拋棄那種我的文筆不夠好、我講的內容太貧弱、我拍攝的影片不夠專業等等這種想法,你要先開始,才可以變得很厲害。
當你輸出的內容越來越多,無論你輸出的場景是在純文字圖片的部落格,還是可以發布影片的網路平台,或者純聲音的 Podcast 也好,你的個人品牌也在持續地建立,你的定位會越來越清晰。如果有心分享,甚至是可以透過閱讀這件事來創造話題,你就會有動力去「連結」其他人,可能是線上或者線下的社團,例如讀書會。
與社群連結
與他人建立連結擁有許多優點,像是滿足個人的社交需求、連結各種資源、搭建個人成長系統等等,在個人發展的路上會遇到許多角色,例如親人、朋友、導師、競爭者,每個人都角色都扮演各自的功能,並且幫助自己成長。因此不要孤芳自賞,嘗試連結各種資源,感受他人的力量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感受;《別自個兒用餐》的作者啟司.法拉利(Keith Ferazzi)發現,一個人的成功有 85% 歸功於人脈關係。
嘗試去尋找並且加入高品質、高價值的社群網路,這是可以幫助自己更快成長的方式。當你身處周遭的人都是願意投資自己、持續成長的環境當中時,無形中也給你力量或者是動力必須不斷提升自己。
當一個人有意識到要加入高價值的社群網路時,自己也會想辦法提升自己的價值,除了不斷督促自己要增加知識含量、認知水準之外,還要足夠優秀到能夠「利他」,這才能進一步加強自己在社群當中的連結。
作者在書中講到:
利他才是最好的利己,當你為他人提供價值時,別人才會信任你
結語
在這個資訊數量龐大且快速流動,而且每個人都可以透過手機搜尋,甚至詢問 AI 獲得解答的時代,注意力、時間等資源都非常的稀缺,我們必須集中注意力,並且「有意識地」進行閱讀才能建構一套我們的知識系統。作者有提醒,
閱讀後要寫踐行清單,並且確實執行;閱讀是「知」,透過刻意練習達成「行」,知行合一才能讓改變發生,有親身經歷、切身之痛的感受才會讓我們深刻地記得並學習到,所以u要實際行動。
拋棄事求完美,非得一步到位的想法,擁有「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將會讓你用完全不同的眼光看待不完美的自己;不完美,才有動力繼續成長,勇敢改變,進而讓成長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