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份君 BackupKun

備份人生記憶的閱讀模組日誌

0%

望月安迪《目的思維》:目的導向的成功法則

目的思維封面

描繪未來,並對未來進行管理

前言

你是否常接到上級的指示之後就馬上著手解任務,又或者做了很多事之後才發現成果不如預期。如果你有這些疑惑的話,可以來閱讀這本書。

目的思維》的重點在於「倒序推演思維」,也就是,以目的(未來)為起點,再來思考現狀與目的的落差,為了彌平這個落差,有哪些目標要完成,具體來說要執行哪些手段(行動)。

本書的架構以「目的-目標-手段」三層金字塔為原則,目的是最重要的,掌握目的表示知道旅程的終點在哪,你不會瞎忙、不會把資源浪費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面,你知道判斷事情的優先順序,做真正有價值的活動。

「為了什麼?」是本書一再提到,我們要不斷問自己的問題,確保自己與「目的-目標」協調一致,一旦努力的方向錯了,做再多也是徒勞無功。因此,作者望月安迪詳細使用五個基本行為【認知、判斷、行動、預測、學習】來幫助我們一一檢視達成目的的手段,讓我們確認自己的行動隨時對齊「目的-目標」。

唯有確保我們一直是朝向「目的」前進,正確判斷該優先解決的問題與避開的風險,將資源和精力投注在這些優先事項上面,我們才能用最小的努力,獲得最大的成果。

本書的架構

《目的思維》這本書簡潔明瞭到讓人感覺看完封面和封底的介紹就知道這本書在講什麼了。這倒也沒錯,封面跟封底看完真的就掌握了這本書大概六七成的內容了。但我必須說,這本書還是有繼續閱讀的價值。

很多書籍為了讓讀者買書回家看吧?書的外皮和目錄通常不會透露太多訊息,以免影響銷售量;但是《目的思維》把書籍的架構、模式、方法、重點都寫在外面有個好處,我在正式閱讀內容之前,就已經知道作者大概想講什麼主題,所以我在看書時能夠把握住重點,只要繼續探索內容還有哪些我需要知道,或者我想要知道的地方就好。這種方法可以幫助讀者省下大把時間,並且提升我們的專注力。

我之所以說本書還是有繼續閱讀的價值是因為,作者將如何實踐的方法論講得非常地詳細,包括步驟都是按照思考流程一步一步走下去的。每一章都是以一個商業案例的提問作為開頭,章節的中間講述這章節的思考重點與方法步驟,章節的最後再將這個思考流程套用到開頭的商業案例。

作者舉的案例也不是什麼太高深的商業謀略,而是我們一般上班族隨時可能遇到的,例如提案或者調查研究,因此只要稍微有些職場的經歷,應該都多少能夠體會,甚至深入其境般地代入。

例如第三章,我們要將抽象的「目的」轉變成具體的「目標」,該怎麼做?目標有兩種切入點:1. 組成要素;2. 時間軸。組成要素可以分成:「定質」的條件與「定量」的標準。時間軸則是完成這個目標的期限,時限的長短關係到這個目標的規模大小。用下圖表示大概像是這樣:

目的思維插圖

掌握了以上的重點之後,我們大概可以寫出「OO條件需要在多久期限之內,達到XX標準」,例如:定質的條件:提升銷售額定量的標準:10%時間軸:一年於是我們可以將這個目標寫下:「在一年內將銷售額提升 10% 」。

然後再使用 SMART 觀點檢查目標。

結論

以目的為起點的思維,是從未來回推到現況的思考方式,是一種俯瞰、綜觀全局的視角,我們要常問自己做這件事情「是為了什麼?」,這不是用一種負面的態度在抱怨,而是為了追根究柢,找出這件事的目的與背景因素,然後分解需要使用什麼手段來完成哪些具體的目標,才能讓我們從現狀抵達未來。

所以作者在文末才會說,領導的價值就是在於描繪未來(目的),為了達成目的,而對其進行管理。

只有掌握「目的」,我們才能集中精神、時間與資源來解決真正應該處理的問題,不會浪費多餘的精力做那些不重要或會耗損的事情。

我認為作者在書中重複寫的提問句:「究竟是為了什麼?」是一句簡潔但很有力的提醒,我們在工作中一定常遇到許多干擾,以致於我們常忙到不知道在忙什麼,而「為了什麼?」則可以提醒自己,這件事已經偏離目的了,或者這個問題已經造成可預期的風險而必須處理,以免影響進程。隨時保持覺察,有意識地關注「目的」,這能讓我們走在正確的路上,創造工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