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份君 BackupKun

備份人生記憶的閱讀模組日誌

0%

名和高司《麥肯錫 x BCG創造價值的問題解決力》:頂尖顧問的思維模式解析

麥肯錫xBCG創造價值的問題解決力封面

結合框架與引導的問題解決策略

前言

麥肯錫(McKinsey)與波士頓顧問公司(BCG)是全球頂尖的管理顧問公司,兩者的問題解決方式各有特色,麥肯錫奉行標準化框架,讓任何人都能根據既有框架提出相同的答案,而BCG則更注重陪伴、引導客戶找出解決方案,使企業自我提升。換言之,麥肯錫注重「事實分析」,而 BCG 則更看重「陪伴式引導」。

麥肯錫 x BCG創造價值的問題解決力》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麥肯錫和 BCG 的技法和思維方式,這個部分屬於問題解決者,第二部分則談到顧問所面臨的極限和未來展望,如何從問題解決者邁向成為機會發現者,進而介紹超越顧問的思考法和發想法。

麥肯錫與 BCG 的問題解決哲學

麥肯錫:以事實為基礎的標準框架

麥肯錫的分析方法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原則上,其核心方法包括金字塔原則、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法則等,並透過嚴謹的數據分析,在短時間內找出最佳解。

  • 優勢:高度結構化、可複製,能夠快速提供標準答案。
  • 限制:止步於分析,較少關注組織如何實際執行方案。

BCG:引導式協助與持續實踐

BCG則是以長期陪伴客戶為主,透過引導讓企業自己發現問題並尋求解決方案。他們不僅提供策略建議,更關心組織如何有效執行與落實變革。

  • 優勢:幫助企業內部建立自我學習與持續改善的能力。
  • 限制:專案週期較長,且初期成果不容易量化。

結合兩者的優勢:框架思考與動態調整

要真正解決問題,不應侷限於使用單一種方法,而應結合兩者的長處。以下是融合這兩種方法的策略:

1. 先使用標準框架進行分析
在問題的初期階段,可以運用框架來整理資訊,例如麥肯錫的金字塔原則、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無重複無遺漏)法則、BCG 矩陣等,確保問題被全面性地審視。透過這些工具,可以初步找出關鍵問題並且建立假設。

2. 驗證假設,打破框架思考
框架只能提供基本架構,並且幫助我們驗證假設,而不是讓我們停留在框架裡面思考,只解決表象,顧問的真正價值來自於「打破框架」,並且發現課題的本質。

3. 轉換思維:從解決問題到創造價值
解決問題的目標不應僅限於「治標」,更應關注如何「治本」,甚至進一步創造新的價值。

BCG認為,企業提出的問題往往只是表象,我們不應該只聽對方提出什麼問題,就著手解決那個問題;真正的問題的根源有可能來自組織文化、內部流程、甚至是管理層的思維模式。

我們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必須不斷詢問與釐清:What 問題是什麼? —- Why 為什麼會發生這個問題? — Why not 為什麼還做不到? — How 該怎麼做才能辦到?

尤其是「Why not」,為何「本應該做到的事情卻無法完成?」 —- 這正是問題的本質,只要能看清這一點,那便能給 How 提供答案。甚至是將問題轉化為「成長機會」。

因此,顧問應該引導企業深度挖掘課題的本質,從短期問題的解決者,轉變為長期的機會發現者與價值創造者。

結論

成為一名價值創造者

本書談到,現有的顧問大多只停留在解決問題的層次,而不是創造價值。我認為應該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這樣,其中一個原因是現代的環境變化越來越快,尤其是在人工智慧 AI 實際投入應用以後,這個變化只會加速,我們多數人只能像是被追趕著急迫趕上,否則就等著被淘汰,因此先解決眼前的問題變成我們的目標。

而作者名和高司希望我們必須堅持找出「只有自己能夠創造的價值是什麼」,要持續思考這件事,直到找出來。真正卓越的顧問不只是「問題解決者」,而是能夠帶領企業發現價值、創造機會的「價值創造者」。這樣的思維,將會是未來競爭環境中最重要的核心能力。

結合麥肯錫的邏輯思考框架與BCG的引導式策略,我們可以:

1. 先用框架分析問題,確保全面性思考。

2. 打破框架,透過假設驗證找出問題的本質。

3. 從解決問題轉向創造價值,發掘企業的未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