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要堅持,期望要有彈性
心態正確,路才走得長
無論是看財務報表、產業研究這種基本面的功夫、還是從線圖、型態、指標等技術分析,講得頭頭是道的人一堆,但是能做到真正穩定且長期獲利的人有多少?許多人是小賺小賠,不然就是大賺一波然後慢慢賠回去,最慘的就是一直在賠。
你有沒有好奇過,那些能夠長期且穩定獲利的人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他們是怎麼做到長期穩定獲利的?他們真的都不會賠錢嗎?如果賠錢的話,他們會做什麼處置?都在想什麼?長期穩定獲利為什麼這麼難?我跟那些人的差距到底是什麼?
本書的作者 Mark Douglas 告訴我們,答案是信念。
《賺錢,再自然不過》聽起來像是什麼心想事成的奇妙書籍,但其實這本書在談的是「心法」,而不是在股市賺錢的「方法」。
作者 Mark Douglas 在本書強調,想要長期穩定獲利應該關注的不是技術分析或者財務分析有多厲害,而是要專注內心的思想系統需要進行更新,將負面的心態轉為正向的思想系統。
讀者可能會想:「我一直都很正面啊!特別是我很想在股市裡面賺錢」,但是作者說的不是這種表淺的意識,而是那些從小到大的生活經驗、教養等帶給我們的負面心態,那些負面的言語、行為、指責已經深植在我們的意識當中,並且在無形中深刻地影響我們的行為,只不過我們不自知。這在許多心理學、行為心理學等研究都有證實這一點;另外則有一部分是來自人類天性想要規避風險、避免損失的心態。
信念是個人堅信不移的價值,會在無形中影響一個人的想法與行動。作者觀察與教導過許多交易者,也與許多交易者合作過,從觀察許多交易者的過程中發現,那些始終無法在個人財務維持穩定提升的人未必是技術或方法有問題,絕大多數都出在「心態」上面。怕賠、不認輸、自滿等各種影響交易,乃至影響個人財務狀況的負面心態才是讓人無法長期穩定獲利的主因。
當期望落空時,不理性就來了
為什麼擔心、害怕、疑惑、自滿這些心態會影響長期穩定獲利?
基本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天生喜歡預測。我們預期這支股票接下來會漲、大戶進場了跟著衝、公司基本面不好肯定要跌了、該漲反跌那就加碼攤平,等股價回來可以賺更多、一張不賣奇蹟自來、賺個便當錢好爽趕快跑、賭身家啦,財富自由看這把…,雖說有一些是稍微誇大的玩笑話,但你有沒有曾經在網路或身邊的人那裏聽到這些屬於「情緒上」的觀點?正是這些心理的預期導致我們無法「客觀地」看待市場的資訊。
交易市場本身是一個中性的集合體,它包含所有交易者的行為、決策和情緒,但是它本身不帶任何情感,當下是什麼它就顯示什麼,它只給予資訊,我們能做的就是根據這些資訊做出判斷與交易。但是我們常常會將個人的情緒、經驗和價值觀帶入交易之中,導致我們無法理性地看待市場給予的客觀事實。
尤其是事實與我們期望的結果相反時,心裡會引發巨大的負面情緒而導致不理性的行為。我們當然可以根據當下的資訊進行預測然後進行交易,但也僅只能這麼做,一旦情況反轉,我們就必須立刻跟著市場做出獲利了結、停損出場的決定;但是大部分無法做到長期穩定獲利的交易者都不理性,該認賠的時候硬拗單,不是殺到見骨才不得已出場,或者一筆資金長期擺著那裏不能有效使用,不然就是抱上又抱下,眼睜睜看著獲利回吐。
作者告訴我們,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就是要改變自己的心態,而最基本的就是不要讓自己的情緒告訴你該做什麼,而是交由市場決定,意思是,市場給予我們什麼資訊,我們就做什麼事。
開放的心態,接受客觀的一切事物發生
作者說,市場中「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每一時刻都是獨一無二的,如果你能夠接受這個市場裡所有事情、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那麼你就能夠使用一種全然開放的心態接受所有的可能性,過去曾經發生過的事,現在與未來不一定會再次發生,所有的一切都是「機率」。
這個事件和之前的事件無關,儘管型態上長得像,也不一定會照過去的經驗再次發生。例如你是按照月均線買賣,往下回測碰到月均線就一定會有支撐然後繼續漲嗎?月均線跌破了,難道你要死抱著不停損嗎?
交易者心裡愈是預期事情應該怎麼發生,愈無法面對不符合預期的狀況,而導致猶豫不決,該賺的沒賺到,不該賠的卻賠更多;前兩三次交易都失敗了,在心裡留下了一道陰影,下一次機會來臨時,你認為漲上去的機會很大,但因為前幾次交易失敗的經驗而畏手畏腳,結果行情如你所見一般漲上去了,讓你後悔莫及。
這個觀念就是作者在《賺錢,再自然不過》這本書不斷強調的重點,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交易者必須用開放的心態接受一切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每一件事發生純粹是機率的問題,連續擲出9次硬幣都出現反面,第10次再出現反面的機率一樣是 50%,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
因為你相信市場本身只提供資訊,不帶任何情感,因為你相信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一切只是機率問題,所以你的心態很開放;因為下一秒不可知,所以你很尊重市場,你在交易之前就會界定你的風險(停損點,你願意用多少成本來測試本次交易能夠獲利),當事情不如你計畫那般進行,你也能夠嚴格止損;因為你接受市場發生的一切,所以你不會因為損失的成本而不悅會任何負面情緒,你只會專注下一次交易。作者 Mark Douglas 在書中談到一個重點:
規則要有所堅持,期望要有彈性。
本書的缺點
以上我們所講的開放心態、客觀看待市場資訊、接受並事先界定風險等,都是實現長期穩定獲利的心法,但是究其更深層的原因是來自一個人的信念。
信念來自我們從小到大被灌輸的價值觀、人生的經驗等,我們平時不會意識到信念的運作,但是它切實地影響我們的認知和行為。
因此,作者在本書當中花了極大的篇幅在敘述信念如何形塑一個人,而這又為何重要、為什麼要先了解這件事,才能對症下藥。然而,這部分的論述實在是太鱉腳了,畢竟作者並不是這個領域的專家,為了做詳細的解說,重複的事情與內容實在太多了,同樣的事,甚至是幾乎同樣的話和例子,在書中一再重複。往好處想就是一再提起可以加深閱讀印象,但是更多時候感覺像是湊字數那樣拖沓,閱讀體驗不是很好。
如果對信念系統不熟悉的人,可以去找相關的書籍來看,像是熱門的暢銷書《原子習慣》就可以參考,因為有很多觀念與培養信念(習慣)的方式和本書都有重疊。
例如,我們如果想要成為一個長期穩定獲利的人,首先,我們要知道長期往定獲利者是怎麼思考、怎麼行動的,然後相信我們就是這樣的人;人類的意念很奇妙,當我們認為自己是這樣的人之後,我們的行為表現會去貼近我們所認為的那個形象。
先相信,再來就是培養。把成為長期穩定獲利者的信念系統,一項一項拆解成具體、可實行並且可以評估的部分,然後付諸行動之後,仔細評估與檢討,也就是常聽到的「復盤」。
一旦「長期穩定獲利者」成為自己的身分表徵,就不需要刻意自律,因為那已經內化成心智流程之一,不須刻意也會自動化執行長期獲利者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