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買賣的,是人們的恐懼與貪婪
簡介
2010年5月6日,美國股市發生了一件被稱為「閃電崩盤(Flash Crash)」的事件,道瓊工業指數跌了 1,000 點左右,在當時大約是 9%,聽起來好像不多,但這種跌幅是在幾分鐘之內發生的,尤其這個短時間內的崩盤發生在 2008 年金融海嘯之後沒多久,更加劇了全球投資人的擔憂情緒。
這個事件雖然是在期貨市場發生的(主角操作的是 E-mini S&P 500 指數期貨),但是金融市場具有高度關聯、互相套利,因此這種崩跌也連帶引起股票現貨市場的震盪,讓許多機構和散戶投資人損失慘重,當時統計損失金額約為一兆美元。
經過數年後的調查結果,這件事是一名英國的孤狼投資客,也就是本書的主角納凡德.辛.薩勞(Navinder Singh Sarao)引起的,他後來被美國司法機關和監管單位指控使用「幌騙(spoofing)」的方法操縱市場,也就是使用假委託單引誘其他投資人,營造市場的走向。
閃電崩盤發生之後就已經引起投資人大量的討論和批評,認為這件事是由貪婪的財團造成,他們使用的演算法交易模式造成市場不公平競爭的行為,使得這整個市場都被演算法主導了,被逮捕的那位還住在父母家,使用個人電腦操盤的年輕人只不過是一個可憐的代罪羔羊而已。
把交易當作電玩的主角
薩勞出生在一個移民到英國倫敦的印度家庭,家境很一般,在校雖有數學方面的才智,但整體來說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表現,畢業後剛找到的工作也讓他興趣缺缺,但是他熱愛打電動而且拼命想贏,為了贏得勝利他會投入大量的心力研究,問他為了什麼,就只是為了贏而已,投入這項遊戲本身就是一種獎勵。就像他後來成為交易員操盤期貨一樣,操盤只是一個像在打電動一樣的樂趣,證明他看得懂市場,甚至能打敗市場。同時,他也認為其他投資人乃至專業的投資機構都很笨,市場的各種看法是一種雜音,會污染到他的判斷,所以在交易室裡面,他都選擇窩在最邊邊的角落,不太跟其他人交流。
他不是典型的金融界精英,穿著高貴西裝、出手奢華的人士,相對地,他有點孤僻,也不愛社交,甚至有自閉的傾向。如上面所說,他操盤只是因為喜歡這項活動本身,錢就像是打電動的分數那樣,賺越多錢就得越高分,代表他越厲害。所以他不太喜歡花錢,既不買名車豪宅,也不愛買一堆行頭炫耀自己的本事,他的家人在執法人員找上門之前,甚至不知道薩勞賺這麼多錢。
他對操盤雖然很有一套,但是其他事情就真的不太內行了,應該也是出自於他對於外界事物不甚關心的緣故;他喜歡看著自己銀行帳戶的錢增加,所以放在銀行每年領那些微薄的利息讓他覺得是一種浪費,銀行變相地是在偷他的錢,這也等於是減少他可以操盤的資金。所以他委託「專家」,會計師、律師、稅務專家提供他節稅和其他財務上的建議,這些專家或者介紹人也很「盡責」地幫他牽線投資各種項目,有的人要勞薩拿錢出來投資自己的生意,有的人透過介紹賺取豐厚的佣金。許多節目與報導也都說,他是個擅長操盤,但是賺的錢都被騙光的天才,連自己的保釋金都拿不出來。
劍走偏鋒
程式交易、自動化交易、演算法、高頻交易等字眼在當時就已經是一門顯學了,市場上有許多傳統投資人,尤其是散戶,時常批評這些藉著昂貴的機器和專業工程團隊研發的演算法,在市場上攻城掠地的投資公司,正在侵蝕市場的利益,甚至造成許多不公平的現象。並且批評相關監管機關管理寬鬆,許多法令跟擺飾沒兩樣。
薩勞本人一開始並不是很在意這些事情,因為他的績效非常地好,短短幾個小時就能賺進幾萬美元,然後下班走人。但是科技和交易策略會進步,他逐漸發現這些高頻交易者出現許多類似作弊的手段,而薩勞本人感到很憤怒,甚至打電話到交易所抗議這些行為,而且明白指出這些交易者不合理的地方,想當然耳,他沒有得到他認為「公平」的回應。他抗議並不是出自於這類行為不符合公平正義,他之所以抗議只是因為這種行為侵害他,甚至愚弄他,讓他像個傻子。
所以與其說他是不明就裡地被高頻交易坑了,倒不如說他看得懂那些人玩的是什麼把戲,他只是痛恨相關單位放任不管,自己也沒辦法對付他們。基於好勝的心與自己對市場的敏銳觀察,他研發了相關的方法來對抗,並委託專業工程師幫他打造「武器」,也就是後來造成閃電崩盤的操作策略。
在這個被演算法主宰的投資市場當中,薩勞並非單純的受害者,他起身反擊也不是為了公平正義而抗議,他只是以彼之道還彼之身。正因為他看得懂那些人的把戲,所以他能夠針對這些演算法的弱點研發適合自己使用的工具,閃電崩盤對他而言純粹是一個無心插柳的意外事故,但不能否認的是,他自己也獲利豐厚。
遭到逮捕後引發各界爭論
剛發生閃電崩盤時引起各界的猜測與擔憂,以為次貸危機之後又出現什麼危及世界經濟的黑天鵝風暴了嗎?相關政府部門一開始發布的調查報告也完全沒有提到任何投資人幌騙市場的行為,因此,美國政府的大動作讓許多人覺得事情不單純。
自從納凡德被逮捕後所引起的各界熱烈討論,嗜血熱愛故事的媒體自然不在話下,曾經共事的人、主角待過的機構、乃至社區都是人們討論的話題。除此之外,更為重要的是美國政府有別以往這類案件只是以民事並罰款來處置不同,這次大費周章逮捕薩勞,並將之引渡到美國受審,指控他非法操控市場與商業詐欺,甚至求處超重刑期,有些人認為這完全不符合比例。
恰逢當時有許多著作和評論批評高頻交易造成市場許多不公平的現象,像是插隊買賣而導致其他人只能用比較差的價格交易,甚至損失,這種現象跟高頻交易者宣稱,創造市場流動性完全不一樣,因此也引發社會一方對主角的同情,甚至認為薩勞是個對抗高頻交易者的平民英雄,他只不過是沒背景,沒有投資集團那種雄厚資金和人脈,因此被抓出來為閃電崩盤負責的代罪羔羊。
這些評論在一群沒日沒夜辛苦搜索證據的執法者聽來很不是滋味,他們並不是刻意拖到起訴期前一刻才逮捕,也不是隨意找個平民來為這件事負責,這件事並不是一個單純的金融事件,而是引發政治事件的議題。薩勞在閃電崩盤事件絕不是一個無辜被牽扯或者無心的涉入者,他靠著自己的演算法「幌騙(spoofing)」市場,導致許多人損失慘重。
由上述的社會討論可以得知,一般投資人對於那些有資本砸重金買設備、圈人才和技術、延攬前期管會或者政府、銀行相關高管擔任公司的職務,甚至與交易所有秘密協議等等行為,早已憤恨不平,認為這些高頻交易者侵蝕一般人參與市場的權利與利潤,而高頻交易投資軍團卻可以把從市場掠奪回來的錢塞進自己的金庫,出入奢華。
主角被逮捕之後,引發的廣泛爭論已經讓這個事件成為各種階級對立的狀況了,高頻交易集團甚至還站在執法部門那邊提供證據、檢舉,可不要認為他們是基於正義才行動,因為他們明白不只薩勞,還有其他使用演算法進行交易的人是他們在市場上的對手,他們的演算法甚會影響到高頻交易的程式,他們只不過藉著執法部門的手,剷除自己的競爭者而已。
事件過後
政府相關部門對於高頻交易、市場幌騙行為、金融詐欺並非不想管,只是能力跟不上這些進步快速的科技,相較捧著優渥薪水、提供光鮮亮麗名銜的高頻交易公司,高科技人才根本看不上薪水低事情又多的公務員,政府機關根本無法和高資本的公司搶奪人才。
但趁著事件擴大與優化「熔斷機制」,阻止短時間的劇烈波動;加上主角薩勞的幫助之下,執法人員開始學習辨識與加強打擊市場那些非法行為,讓這類事件的風險變高,以及其他更多的監管機制。
後語
《閃電崩盤(Flash Crash)》這本書是由連恩.范恩(Liam Vaughan),曾經揭露世界幾大投行的外匯違法行為,而本書則鉅細彌遺地調查高頻交易的世界,以及投資人如何運用市場的漏洞進行幌騙行為,內容非常詳盡且淺顯易懂。
作者很擅於將一般人難懂的金融概念,寫成一部引人入勝的犯罪片,但畢竟作者是一位數度獲獎的資深記者,因此敘事方式又不至於浮誇,也不會偏離事實,讀他的書就像是參加一場展覽,而他是一位對這件事暸如指掌的導遊,帶領我們這些觀眾參觀那樣有如身臨現場。
據悉,這個像是好萊塢電影版的故事真的有開拍計畫,我非常期待未來能夠在大螢幕上觀賞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