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份君 BackupKun

備份人生記憶的閱讀模組日誌

0%

金正《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間歇閱讀提升理解力

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封面

閱讀能夠建構思維,轉化為思想後付諸實踐,才能成為智慧

前言

本書的主旨即書名所寫『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將閱讀一本書的次數定為三次(當然,之後想要讀更多次也可以),需注意的是,這三次不是隨意沒有方向,愛怎麼讀就怎麼讀的,而是有目的、有時間限制的讀書技巧。

作者金正(John Kim)提供這個讀書方法主要就是想解決很多人讀過就忘、一本書總讀不完、抱怨沒時間讀書的問題。

而這個方法不僅只用於讀書而已,這個閱讀技巧對我們在生活、工作中的思考、做事方法也能有很大的助益。

本書的三個重點

1. 讀書要有目的

(1) 讀書(適用於商業書、學術書)要有明確目的,有目的才能產生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只吸收作者的主張,若讀書只是被動地接收書籍的知識卻不思考,那也只是在增加腦中的資訊,對於內化成自己的知識、精進觀點毫無幫助。

(2) 對事情有所疑問才會尋求解答,解決疑問即是閱讀的目的之一,所以閱讀前要先自己提出問題,帶著疑問閱讀能幫助自己的意識主動地尋找書中能夠解答自己的部分,而不是被動地全盤接收作者撰寫的內容。

2. 讀書的策略/方法

(1) 即本書標題:100分鐘內讀三次。第一次掃描式閱讀先了解書籍的架構,第二次正式閱讀掌握重點和細節,第三次深入閱讀並進行深度思考、寫下自己的想法。

(2) 有時限更容易把書讀完,讀書沒有給自己限定一個時間,容易造成拖拖拉拉的狀況。

(3) 讀書沒有方法,給再多的時間也讀不完,甚至讀完一整本書還不知道這本書在講什麼。

(4) 閱讀時懂得取捨,捨棄那些對自己不重要的部分,帶著取捨的心態讀書才能真正去尋找書籍的重點是什麼,而不會漫無目的地閱讀。

(5) 反覆閱讀:反覆閱讀比專注更有效,閱讀的次數比閱讀的時間重要,對記憶力和理解也更有幫助。

(6) 用自己的字彙寫下想法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將自己學習到的知識跟別人分享,教導別人才能真正內化吸收知識。

3. 讀書的收穫

(1) 語言(透過閱讀)能夠建構思維,語言轉化為思想,思想付諸實踐後得到智慧。

(2) 開拓視野、用多角度看待世界,深化思維。

(3) 有時限的閱讀方式(短時間、反覆的閱讀),可以訓練短時間找到真正重要的事物,捨棄不重要的。

讀書是一種鍛鍊

作者認為學會閱讀技巧,就能通往成功的捷徑。

為什麼有人會認為讀書對人生一點幫助都沒有?那是因為不知道讀書需要運用技巧,這些技巧無形中是在培養我們理解事物的洞見,有技巧的讀書可以鍛鍊做事方法、探究事物本質、提高理解力。

許多有關於成功學或者教導培養習慣的書籍都有提到,例如《原子習慣》,改變先從微小的行為與想法開始,每天堅持進步一點點,直到培養出習慣(或者成功為止)。

具體而言,共分為三個步驟:
1. 有明確的目標。
2. 把這個目標分成許多階段,分段達成。
3. 堅持執行。

以上的步驟與本書介紹的讀書技巧幾乎是一樣的概念。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養成的,而讀書可以說是養成這種行為模式的最便宜方式了。

任何事情開始前都需要有一個具體的目標,沒有目標、方向的軍隊,士氣與意志力也會隨著時間消耗而被逐漸瓦解。相反地,當目標是具體的,例如去前方300公尺的便利商店,這樣就容易達成多了。

給自己設下每次讀書的期限與目的,一旦立下完成該階段目標的期限,做起事來會更有幹勁,進而改善拖延症的毛病。而且在時限的壓力下,我們會有意識地捨棄那些不重要、現階段對我們沒幫助的事物,我們會提高集中力拼命尋找重點,反覆練習高度集中注意力找重點,加之閱讀量逐漸增加,就可以培養我們快速理解事物的能力。

堅持沉沒成本的人不會成功,他們不會思考機會成本

投資打水漂一去不回叫做「沉沒成本」,如果書中某部分內容對現在的你一點幫助都沒有,或這本書你根本就看不懂,甚至最糟的,這本根本是廢書;這時還不懂得放棄,堅持都花錢買書了,一定要讀完的人,表示他們不重視自己真正的成本,那就是時間。認為對現階段沒有幫助進而果斷放棄,這是在培養我們的判斷力決策力

我們已經開始進入到 AI 的時代,未來透過網路,甚至是 AI 機器人解決問題的速度會越來越快、越來越便利,那些可以從網路找到解答的問題已經不重要了,未來的世界需要的是創造解答的思考力與理解力,我們可以透過讀書反覆鍛鍊自己做事的方法與理解事物的能力,深化我們的思考,這才是透過讀書邁向成功途徑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