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並且反思人類普遍不理性的行為
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得更不理性
《不理性的力量》是美國行為經濟學家丹.艾瑞利(Dan Ariely)所寫,他用大量的實驗告訴我們,人類雖然看起來都很理性,其實經常做出不合邏輯,甚至違背自身利益的決策與行為。
我們總是認為自己會根據客觀事實、基於個人利益來做出最有利的選擇,這同時也是傳統經濟學的假設,但是書中的實驗不斷顯示:我們其實很常依賴直覺行事,也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干擾,甚至會做出寧可損失也要報復對方的不理性行為。
書中的實驗結果都一再地顛覆我們的想法。例如,如果我們都是根據「理性」做出判斷的話,我們會用最少的努力來得到最大的報酬,也就是錢多事少;但是丹.艾瑞利的實驗卻顛覆我們的想像,沒想到有人類竟然會「不理性」地從工作中投入更多的努力來獲得成就感或者滿足感,不只人類,連動物實驗也呈現同樣的結果,這完全顛覆「直覺」了。
再來一個例子,如果我們夠理性,我們會基於客觀事實為一個物品做出合理的評價,和一個我們願意付出的價格,但是丹.艾瑞利的實驗結果一再顯示,我們對於自己投入努力的物品或者創意、想法會有更高的評價,並且會給出高於平均的價格,就像是自己的小孩怎麼看都覺得可愛,儘管在其他人眼中看來根本不值一哂。
從假設、實驗設計,每個實驗都像沉浸式體驗
《不理性的力量》這本書講了許多實驗,好看的地方就是它敘述實驗的方式。作者會很仔細地跟讀者說他想探究什麼問題、思路是什麼、邏輯是什麼、想要驗證什麼、得到什麼結果、如果改變實驗方法又會得到什麼結果…..這許多實驗的過程。不只給你結論,而是鉅細靡遺地帶讀者走一遍實驗設計的過程。
每一個實驗都像是一個小型劇場,我們不只是扮演讀者,更像是從旁體驗這場實驗。丹.艾瑞利就是能夠把這種參與感帶給讀者,讓這本書讀起來節奏明快不拖沓,既能從體驗中獲得知識,又不會流於像是在讀學術研究著作。
通俗而保持學術的專業度
雖然《不理性的力量》這本書談的是行為經濟學,是一場又一場的學術研究和實驗,但是他使用的敘事方法卻非常平易近人。丹.艾瑞利的筆調輕鬆幽默,時不時就會拿他個人的傷痛經驗、生活與工作經歷、曾經因為課程衝堂而惱怒當面指責同事這種事後令人懊悔的行為。這些故事都讓這本書不會像學術文章那樣嚴肅,反而更像是許多會發生在你我周遭的人生故事。
從發現到應用,仍有一段距離
縱使他做了許多研究(通常都是質性的),這些研究的故事讀起來也的確很有意思,但真要說這本書有什麼缺點的話,那就是它對「實際可以怎麼應用」的著墨不多。
丹.艾瑞利雖然揭露了許多人類非理性決策的模式,但書中幾乎很少提及這些模式該如何實際應用於商業策略、經濟活動等情境。這有點像是 YouTube 常有破解魔術的秘密,但不教我們說還可以怎麼變。
但也許跟這本書的定位有關,它不是工具書,作者也只是一名在學校教書的學者,因此關於人類不理性的行為可以如何運用就要看個人發揮。現在也有越來越多企業都聘僱專家研究人類行為,以利用這些「不理性」促進商業活動。
人類不理性,但別害怕
看完這本書之後會發現,原來我們遠比自己想像地還要不理性,我們只是沒有意識到而已。因此,這本書的給我的感受是,「時常質疑自己的決策」,冷靜下來、不要衝動行事,多想幾步:「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這麼做是基於我的利益還是我的情緒?」,諸如此類的反思也許會減少許多事後懊悔和利益減損。
但是不要把不夠理性當作洪水猛獸,不理性並非讓我們失去控制、造成混亂與破壞,相反地,正因為人類有這樣「不理性」的行為,我們才可能會投入更多的努力以增進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福祉,我們才會對災難投注情感並慷慨解囊。
仔細一想,你不覺得這就是我們跟 AI 人工智慧的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