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窺日本神之散戶從股市操盤驗證的人生智慧
cis 是誰?
日本媒體用這句話形容他:「憑一己之力撼動日經平均指數的男人」。他是日本股市最有名的散戶投資人,被他點名或直接操作的股票都有可能出現暴漲暴跌。
讓他一戰成名的是「 J-Com 股票錯帳」事件。2005年,瑞穗證券的營業員在交易 J-Com 股票時下錯單,將「61萬日圓賣出1股」輸入成「1日圓賣出61萬股」,就是這個錯誤讓 J-Com 一開盤就暴跌,而 cis 僅花了 20 秒快速驗證與思考,然後果斷地敲進大量買單,並且比一般投資人想到「第二步」,萬一這個明顯的錯誤事件被政府取消,這段時間的買賣都不算數的話等於做白工,於是 cis 又快速賣出,僅僅十分鐘左右他就賺了 6 億日圓。
cis 是他在網路論壇的暱稱,發音與日語的「死」相似,意思是說「所有在遊戲中挑戰我的傢伙都死了」,很狂妄與挑釁吧!取名的方式蠻符合他本人的特色,據他本人自述和旁人對他的觀察,他對於自己有興趣的事物非常地投入,他可以花大把的時間研究某個遊戲要怎麼玩、如何贏得比賽,而不只是單純消磨時間而已。
由於他的家境非常普通,零用錢也很少,所以他總是會找一些可以賺錢的門路,配合他喜歡玩遊戲的個性,cis 從小到大都是從遊戲(通常都具有賭博性質)獲得金錢來源,例如小學的抽抽樂、高中時僱用別人打小鋼珠,再後來開始打麻將和撲克牌,甚至賭馬。他這個人一旦發現這個遊戲有趣又可以讓他賺錢,他就會相當投入。
除了贏,他更看重效率,如果一個遊戲讓他覺得投入與收穫不成比例,他通常就會放棄。他曾經當過上班族,但是覺得花一整天的時間卻只賺那一點薪水實在是太沒效率,所以辭職了。研究賭馬,發現再怎麼玩,能夠贏進大把鈔票的效率實在太低,所以也捨棄了。最後他選擇的是股市這個大「賭場」。
這個傳奇般的人物初入股市時也不是一帆風順,初期就賠了差不多一千萬日圓,他一開始的方法也是研究個股的基本面,試圖找出基本面好,然後股價低於實際價值的公司,但是這種方法讓他屢屢失敗。後來在與朋友的聚會、在股市當中學習,並且改變立場,轉為短線炒股,幾乎都是以當沖為主。
成功並非偶然
從 cis 的故事中得知,他這個人有以下這樣的人格特質:
- 重視邏輯與理性
重視邏輯可說是他最核心的特質,在書中他提到一句話:「一旦有什麼從數學來計算,絕對正確的新戰術,我一定會馬上採用,有如變色龍般改變打法」。他不堅持己見,就算已經投注許多時間和成本,他也不在乎,他的心中似乎沒有「沉沒成本」這件事。
因為他重視邏輯和理性,所以他能夠比較客觀地看待自己的決策,他認為「股價就是答案」,市場已經給出行情了,他個人怎麼想的完全不重要,他做的就是「順勢交易」。
只要這次的投資出手合乎邏輯,「就算輸了,只要輸得有價值,我依然心存感激」。他將失敗視為學習和驗證邏輯的過程,而不是情感上的打擊,這讓他能夠迅速承認錯誤並停損。
- 行動力強,且敢於承擔風險
強大的行動力是 cis 個人特色之一,只要發現這個方法能贏、可以賺錢,他馬上就動手了,不會去考慮一堆有的沒的;他本人也說,「動作快的人比較適合投資」,這裡的快不是說腦筋轉得快,而是動作快。想一堆問題就算全部都有道理,不行動就是不會賺錢。
搶先別人一步並不代表永遠都會賺錢,也有看走眼的時候,cis 本人在股市的勝率也差不多三成左右而已,但只要這個決定是理性且合乎邏輯的,他可以快速投入,並且承擔風險。他說投資股票就是一個承擔著風險、進行搶錢的行為,所以每個人都要知道自己的風險偏好,並且嚴格控制風險。
正因為他知道短線炒股要扛著巨大的風險搶錢,所以他很在乎風險與報酬的平衡,只有報酬大於風險的情況下才會進場,如果評估過後認為勝率不到一半,根本也不會進場了。這也是 cis 所稱的「效率」。
所以他特別強調要「順勢操作」,只買會上漲的股票,不買下跌的股票,再便宜都不買。但是請記住, cis 是難得一見的當沖高手,他也說他幾乎不留倉,操作區間非常地短,所以特別在乎一檔股票上漲或下跌的動能,因此這種操作方法未必適合每一個人。
- 絕對務實與追求效率
在投資股票這條路上,cis 追求的是資產成長的絕對值,而不是每一次出手的勝率: 「玩股票要考慮的並非勝率,而是加起來賺多少、賠多少的這種『絕對值』」。也就是說,你進來股市賺錢無非就是希望自己的資產變大,每一次都賺那幾百塊就跑,然後安慰自己今天的便當錢有著落了,這種縱然勝率很高,但始終只是小賺,而且這種人遇到崩盤時,通常又很容易死抱著不放,變成大賠,這在 cis 眼中是一種沒有效率、邏輯,沒有風險控制概念的行為。
與其追求高勝率,他更看重「賺賠比」。他自己在書中講過多次,他的勝率差不多三成左右,他寧願低勝率,凡是看走眼,或者盤勢不如他的預期,該漲卻不漲,甚至走到反方向,他二話不說,把手中的部位砍掉,承認錯誤,並且停損,把損失控制在自己能夠承受的範圍內,但只要抓到強勢上漲的股票,就死咬不放直到情勢轉變為止,與一般散戶小賺大賠不同,他透過大賺小賠來確保整體資金的成長。
- 強烈的好奇心與學習熱情
只要是他有興趣的遊戲,他都能投入莫大的熱情來學習,他把股市當作一種「高度融合技術與偶然性、風險、獨利的遊戲」,他真正享受的是投入這場遊戲的樂趣,並且不斷地學習與進化。
我個人認為 cis 最迷人的思維
這本書當中,我最喜歡的是 cis 的:「追求簡單」與「假設」這兩個部分,與其說這兩項是他投資致富的特質,倒不如說這更像是一種人生的哲學。
我的哲學是事情能簡單就盡量簡化。可是也正因為追求簡單,所以如何將關鍵與重點提煉出來,成為一件沒那麼簡單的事。
這種追求簡單的哲學不只是在他的操盤方式,他的人生也盡量追求簡單,他甚至是一個不喜歡花錢的人,追求簡單生活、不愛炫富。相較於投資房地產當房東,他認為網路買的那箱麥茶直接送到他家門口更重要;買房地產是為了「學習」投資房地產這件事,投入後發現要花很多心力,還有政府規定許多房東的法定義務要遵守,這些事情多到讓他覺得很複雜麻煩,覺得真是一筆不划算的投資。
如果你也有復盤生活、工作或者投資的習慣,可能會發現其實有些事情可以更簡化,只是我們在那個當下會想很多,腦中出現很多可能性,這是源自於我們人類的天性,生物的本能就是要求生存,所以我們的大腦很容易把我們引導到預留退路的思維上;但是 cis 不是,他做一件事的出發點就是好玩,然後為了讓它更有效率,所以他會盡可能地簡化,萃取出事物的本質。
我想,那是因為他這個人追求的就是他一直掛在嘴邊講的:邏輯、效率、理性,這些特質都不受感受和情緒影響,「就算輸了,只要輸得有價值,我依然心存感激」,所以可以說 cis 追求的是一種事物純粹。
能創造假設的人才能戰勝股市。總之,先假設。
我們在股市中不可能準確命中行情的走向,不可能知道下一秒鐘是漲還是跌,但是這不代表我們只能被動地接受。
cis 就跟我讀過其他成功投資人的故事一樣,他們都會在心中對某件事物進行假設,這個假設不是基於大家都知道的常識或者媒體的報導(cis 本人甚至不太相信媒體),而是市場大部分人都沒發現的機會,書中稱為第二隻泥鰍);預先在心中擬定一套甚至好幾套劇本,這麼做有一個好處就是,避免讓自己措手不及,而錯失大好良機或者停損的機會。
以書中比特幣的投資為例,cis 就是知道日本國內的比特幣交易所伺服器脆弱、國內交易價格通常都比國外還高、許多投資人都採用程式交易(自動買賣、停損停利)等這些現況,因此他假設一旦比特幣價格跌破到某個價位時會引出一大堆自動停損單,而突然大量湧入的停損單會造成伺服器崩潰,他就利用這個伺服器的漏洞提前設定買單,然後交易所伺服器恢復正常運作之後賣出,這樣一來一往就讓賺了超過一億日圓。
這種假設能力不是憑空幻想,而是基於事實與邏輯的合理推估,而且幾乎沒有人想得到。他就是這樣,不斷地進行假設、不斷地驗證,即使推翻自己的理論也在所不惜。
經常進行假設與驗證的人,我認為都比較具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他們不隨波逐流,而且思維也比較積極主動,經常練習批判性思考和邏輯演練還能夠訓練我們的大腦,保持開放性、適應性和批判性,能夠更快速地學習新的事物,更能夠靈活地應對複雜多變的世界。
結論
《主力的思維》這本書是一個短線當沖客賺錢致富的故事,但不是在講解短利當沖的技術性操作,他的方法我覺得也很難套用到每個人的投資工具裡面,但是裡面許多哲學性的思維都值得我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