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自己的無知是智慧的開端
簡介
相較於在世界各地名聲響亮的股神巴菲特,他的合作夥伴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就比較不為人知,當然,這也是因為他本人刻意保持低調的關係。查理.蒙格為人雖然低調,但卻是備受巴菲特與投資各界推崇的人物,他的智慧以及對事物的觀察都獨具洞見。本書《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書名即是在致敬他尊敬的另一位智者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美國的建國元勳,並著有《窮理查年鑑》。
查理.蒙格是個熱愛閱讀的人,「我手上只要有一本書,就不會覺得浪費時間」,而且閱讀的範圍相當廣泛,尤其熱愛物理學這類的硬科學,蒙格曾多次推崇硬科學探究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本書集結了蒙格在不同時期場合的演講稿,涵蓋的範圍很廣,少數幾次有特別講投資的,有對當今高等教育的批判,通篇最主要的是他對思維、智慧、常識的見解。話說前頭,這不是一本容易讀的工具書,而是一個廣泛的普世智慧,甚至可以說是被我們大部分人遺忘的常識。
跨領域思維
也就是多元思維。現代的我們深受教育系統與商業經濟體系的影響,我們對專業領域有深度的分化,學經濟的、商業管理的、物理學的、法律的…,這些分類之詳細是為了我們當代社會的需求而打造,然而這樣的分類反而讓我們習慣在自己熟悉的專業領域思考,但是重大的問題往往牽涉到許多領域,如果只會使用單一專業進行思考,將會錯失很多思考面向與解決方法。
不具備跨領域思維模型的人,就像是工具箱裡只有一支鐵鎚的人,看出去的世界都是釘子,只會用鐵鎚來解決事情。
逆向思維
書中好幾次講到一個鄉下人的故事,他說「如果我知道我會死在哪裡,我不要去那裡就好」。這個故事聽起來很滑稽又像是廢話,但在蒙格眼裡這句話卻深具智慧。
書中雖然沒特別說,但我認為這隱含著風險的概念。
我們常被教導要正向思考、正面發展,我們為了讓事情順利而準備很多方案,然而我們很多時候也過度樂觀,而忽略要避開那些我們不希望發生的事情,也就是風險。這時候我們可以思考,如果我要讓情況變得更糟糕,那麼我應該做哪些事?此時浮現在腦中的這些事,就是應該要避免的。
蒙格認為我們不能只把眼光放在正向的事物上,還要學會使用逆向思維。這個觀念他最愛引用的就是代數數學家雅各比的一段話:「事物的本質是這樣的,許多難題只有在逆向思考的時候才能得到最好的解決」。
能力圈
能力圈是指自己所擁有的知識、經驗、技能和思維,我們每個人都要知道自己的能力極限在哪,也就是我們要很清楚自己能做到什麼、不瞭解什麼事情,這就是自知之明。
至於要怎麼確認現在是在能力圈內還是圈外呢?蒙格提出了一個很睿智的看法,如果我們對自己目前在能力圈內還是圈外有所疑問,那就表示已經在圈子外了。蒙格和巴菲特就是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圈極限在哪,並且在這個領域裡面持續運作。
如果說我們有什麼本事的話,那就是我們很清楚自己什麼時候在能力圈的中心運作,什麼時候正在向邊緣移動。 —— 巴菲特
所以我們很常聽到人們問起巴菲特為什麼不投資某間前景看好的公司或者產業,而他也很老實地回應說因為他們對那間公司或者產業並不了解。這就是他們幾十年來持續在做的事,他們不跟著市場熱中追逐的目標而動,而是持續在自己的能力圈範圍內運作。
有自知之明才能夠知道自己的能力圈邊際在哪,同時,有自知之明的人通常謙遜,就如蘇格拉底所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因此,這樣的人會不斷地更新他腦中的知識,蒙格本人就以身作則,只要有時間他就是讀書,他也認為人們應該要持續學習、終身學習,有些人從學校畢業或者在某個階段以後就停止學習了,這樣子很容易讓自己喪失競爭力。
檢查清單
蒙格在書中不斷地提到核對檢查清單的重要性,這就像飛行員一樣,他們在整個飛行過程,甚至是降落後,總是握有檢查清單幫助他們能夠更好地完成工作。試想一下,你能放心地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給做事輕率的人嗎?同樣地,你能夠接受自己賺得很辛苦的錢,草率地投資在一個自己都不明白是什麼的標的物嗎?
我們人類的天性就是容易疏忽,注意力也沒辦法保持永遠專注,加上我們容易受到慣性的影響,當一件事我們做過千百次,每次的過程都千篇一律的時候,風險和意外就在這個時候發生,而且通常不是我們希望的結果。
因此,在執行決定前,最好有一份檢查清單提醒自己,也幫助自己確認各個面向都已經想清楚,也都評估過了。書中洋洋灑灑列舉蒙格的檢查清單,包括風險評估(所有的投資都應該從風險評估開始)、估算適當的安全邊際、區分價值/價格、進展/行動、財富/規模的不同…等。
核對檢查清單能夠幫助我們避免很多錯誤。
後語
本書的內容遠不止我所談的這些,甚至我自認為這本書還有很多地方我不懂的,並不是說看不懂書籍內容,而是有許多方面我沒經歷過,因此體會不夠深刻。
例如我就深受跨領域思維模式的啟發,如前面所說,為了因應現代社會的需要,我們將專業領域分得非常細,但是有很多問題是需要考慮多個面向、橫跨多個領域的,否則很容易出現盲點。
我原本認為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這應該要有能夠理解複雜事物以及快速反應的聰明腦袋才有辦法做到,蒙格不否認這件事有難度,但並非辦不到,我們只需要掌握各個領域最基礎的知識和核心原則,並且能夠使用最根本的方法來解釋眼前的問題,持續學習、掌握直到能夠應用自如。
深遠的智慧和人生哲學並不總是很複雜,反而很簡單,就像是本書的書名「常識」所表達的,生命的智慧其實只是常識,只不過我們的思維慣性地認為愈複雜高深的道理愈有學問。許多像查理.蒙格這樣的大師人物時常表達相同的概念,例如他說:「承認自己的無知是智慧的開端」,蘇格拉底也曾經說過:「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
這兩位我心中的哲學家告訴世人,保持謙遜才有胸懷可以容納更多的知識進來,可以明確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而不會恃才傲物。
這本書有點艱澀,而且需要很花心思來體會蒙格想要傳達的意思,但我認為我以後還會持續從書架上拿來翻閱,因為我相信經歷過不同的人生之後,會對這樣睿智的思想有不同的感受,以後也許我會再寫一篇重讀筆記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