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賦決定底限,品格決定上限
前言
每個人都能達到一番成就,我們只是被目前的自我認知給困住了,而這個自我認知則來自家庭因素、學習環境、人際關係圈…等的影響;那些認為自己沒有什麼作為的人,其實都有潛能可以做得到,只是不知道自己有潛能,更不清楚如何釋放潛能。本書就是在探討如何釋放這種潛能。
有許多人認為,天賦決定一個人能達到多高的成就,比較消極的人就會以此說服自己,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天生不如人;作者 Adam Grant 則認為學習環境對於一個人是否能發揮潛能更為重要,消極的人繼續認為,我就是沒有富爸爸、我家沒錢所以我只能當社會牛馬。天賦與家庭環境當然在成就方面扮演著重要的因素,但是這些因素只是起點,培養個人品格技能、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雖然可能沒辦法讓你登峰造極,不過能夠幫助你達成你原本做不到的目標。
《隱性潛能》分成三個部分,分別從個人層次、周遭人際網路的支援、社會/教育的支持來探討。
Part 1. 發展個人的品格技能
作者說的品格是一種可以學習的技能,積極主動、利社會、紀律和決心。
我們能否主動地學習新知、積極思考、尋找解答或協助,能否和團體密切地合作與相處,是否有紀律克制懶散和搗亂,面對困難時是否能堅持到底,這些品格技能才是影響一個人會如何行動,而促成我們的人生成就。
作者提出,想要發展新知識/技能,我們要能夠 ①接納不適感、②主動運用新知、③放大不適感、④人形海綿、⑤捨棄完美主義。
現在有許多成功人士和書籍都在倡導「以輸出帶動輸入」,而不是等到全部都準備好了再來輸出自己學到的技能,「以輸出帶動輸入」就會經歷作者所說的步驟。
學習新的技能肯定多多少少會因為不熟悉而給我們帶來不舒服的感覺,不過我們要接受甚至主動追求這種不適感,我們就是因為不熟悉才進行學習,一學到新的知識就馬上實做,看看會出現什麼效果。犯錯是肯定會有的,不要因為犯錯可能會讓我們看起來笨拙而害怕犯錯,相反地,我們要勇於嘗試與犯錯,讓問題具體化,我們才能更進一步尋找解決方法,促進輸入而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
有許多人會陷入完美者主義,認為要將一切準備妥當才能呈現給別人看,但是這裡會出現一個問題,何時與何種程度才是完美?那些我們看起來登峰造極的人也是經過無數次的實戰失敗並且從中記取教訓,再經過多次的修正才達到我們所看到的成果,而一個正在學習新技能的新手卻希望自己的表現完美無瑕是不太實際的期望。我們必須實踐、嘗錯,才知道如何完善;我們應當專注的是進步,是追求卓越的過程,而不是一步到位的完美。
Part 2. 創造架構以維持動力
探索的慾望和熱情可以成為我們在學習新知的動力,但是這份熱情可不會無止境地燃燒下去,我們是人類不是機器,沒辦法在日復一日的枯燥練習之下堅持,光靠意志力支持是困難且不切實際的,要嘛在達成目標之前就先意志力潰散,再不然就是過勞而倒下,結局都是中途放棄。
因此,作者建議我們可以把練習當作玩樂,玩樂總比枯燥乏味的練習讓人願意動手操作,可以設計闖關的遊戲、解任務的關卡把練習融入其中。
在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等領域都有研究,無論是放空或者分心去從事與目前正在學習的技能無關的事情,回過頭來反而更能掌握新技能,因為反覆的練習會讓我們的大腦疲乏,想要尋找新的刺激,這有助於讓大腦從別的角度來處理資訊;另一方面,學習新知需要時間讓大腦進行記憶的處理,所以適度的休息和睡眠能夠促進大腦重新整理和強化長期記憶和技能掌握程度。所以適度的休息和轉換注意力並非懈怠,而是有系統地讓學習更有成效。
另一方面,光靠個人的努力也很難達成目標,每個人都有盲點,我們需要適時的支援和引導,否則在迴圈裡打轉看不到努力的方向,時間一久就容易意志潰散,所以我們需要鷹架(Scaffold)來支撐我們。鷹架是建築工程的臨時設施,目的就是讓工人(我們)將建築物(目的)蓋好。
鷹架(指引或嚮導)可以是來自家庭、學校或職場的支援,也可以來自我們主動與他人建立連結,透過教導別人自己正在學習的技能,可以強化自己所學;引導別人克服困難,可以讓自己認知到自己也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生出自信;別人對我們的質疑或者期望,都能夠成為我們挑戰的動機。
Part 3. 建立擴大機會的系統
我們所處的時代,為了讓社會運作得更有效率而進行分工,並且讓有這領域專業知識技能的人來執行會更符合社會的利益,因此組織/機構必須進行資格篩選,而資格ˊ無非從學歷、工作經歷進行考評。作者認為這樣可能會讓那些經歷過困難、真正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不具備學經歷資格的人喪失機會。
我認為作者的想法太過於理想化,對於組織來說,它們有多少資源和能力可以辨別這個人是真正能帶來價值還是空有漂亮履歷的人?有多少組織可以和面試者一個一個進行深度對話?大公司一天可能要面試幾十幾百的人,小公司可能連面試官都不具備這種辨識的能力。
書中更舉例芬蘭、挪威這種讓我們津津樂道,著重每個人自由學習探索、全社會支持的教育系統,如果這麼容易實行的話,那為何幾十年來仍只侷限在北歐幾個國家而已?很多人過度地簡化成高稅賦,所以政府可以提供這樣的資源,好像只要拿錢出來事情就辦得成,真是這樣嗎?從書中得知,那種教育系統是需要政府全力支持、教職人員全心投入、家長和學生信任這個系統才能運作,而且這個系統不以學科拿高分,考進明星學校,拿到大公司的 offer 為目標,這個理念就和很多國家的文化與價值觀相悖了。
結論
這是一本好書,Adam Grant 是一位優秀的組織心理學家,他不拿一堆理論或者研究報告跟讀者說應該怎麼做,而是透過數個研究或者真實案例傳達,就像當面在聽他說故事一樣;再從故事中提出他的觀點,因此閱讀起來並不感到艱澀難懂。
本書認為要開發一個人的隱藏潛能,必須先培養出個人品格技能,唯有良好的品格才能以開放的心胸接受新事物、挑戰困難的目標、和團體與社群有良好的合作,並且協助他人開發潛能。
但也必須老實說,如果你對這些故事沒興趣的話,前言和結論這兩章節看完就等於看完這本書了。